纪念专题

生平大事年表 (1930年-1939年)

文章来源:《叶剑英传》 | 时间:2019-10-18 09:25:48 | 点击数:3478

1930年 33岁 
  秋 由莫斯科经海参崴回国,到达上海。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与刘伯承等人翻译了苏联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等资料。 
           
1931年 34岁 
  1月7日 列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 
  1月下旬至4月初 由上海经香港、汕头、闽西到达江西瑞金。被委派负责军委参谋部的工作。 
  4月17日 奉中革军委命令,担任战史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本月 参加苏区中央局为讨论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而召开的紧急会议。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正确意见。 
  5月至9月 协助朱德、毛泽东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及第三次反“围剿”战役,连战皆捷,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1月 2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成立,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 
  11月底 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设精干的统帅机关”的建议。研究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机关的编制体制,建立健全了参谋工作制度。 
  12月 与朱德、王稼祥等研究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的具体方案。 
           
1932年 35岁 
  8月上旬 根据苏区中央局兴国会议的决定,主持制定了乐安、宜黄战役的详细作战计划。 
  10月上旬 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兼任瑞金卫戍司令员。 
  11月7日 任中央苏区东南战区总指挥兼政委。 
  12月11日 在红军学校炮兵操场主持召开“广州暴动”、“宁都暴动”纪念大会,并讲话。 
          
1933年 36岁 
  2月4日至12日 组织红军学校第四期全体学员进行野战军事演习。 
  2月16日 主持红军学校第四期学员毕业典礼。 
  本月 为配合北线主力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组织东南战区各独立师、团及闽西、上杭一带的地方武装,积极开展袭敌扰敌活动,迟滞由闽入赣的国民党军的行动。并以闽西四县的地方武装为基础,扩编成立红十九军,兼任军长。 
  3月16日 向朱德、周恩来发出《东南武装组成之五个纵队及其作战任务》的电报。 
  本月 指挥东南战区第一、二、三纵队进攻清流县城,重创守敌3个团。 
  本月 向中革军委发出《对目前战局及战略意见》。提出目前应紧紧抓住西南反蒋的有利时机,集中全力在北线与敌军决战,以结束四次战役,开展新的战局等意见。 
  5月30日 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兼第一方面军参谋长。 
  12月4日 兼任建宁警备区司令员。 
  本月 兼任闽赣军区司令员。 
           
1934年 37岁 
  1月22日至2月1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被选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2月3日 任中国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 
  4月初 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军区司令员。 
  4月8日 与福建军区政委万永诚共同签发训令,要求军区所属各部队加强行军、宿营时的侦察、警戒工作,不断地进攻并消灭敌人。 
  春 调任中革军委第四局局长。在此期间,抵制“左”倾领导者打击、迫害干部的错误做法,保护了一些干部。 
  10月10日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任第一野战纵队(又称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至12月中旬 以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参与主持总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部队行军作战。 
  11月 在西延山区遭敌机空袭,右腿受伤。 
  12月18日 中革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局局长,负责部队的行军作战。 
          
1935年 38岁 
  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日夜坚守在总司令部作战值班室,处理军务。 
  2月28日 奉命前往红三军团接替在战斗中牺牲的邓萍任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作战。 
  3月上旬 参加中革军委为研究成立军事指挥小组问题而召开的军事会议。会后,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三军团三渡赤水,在二郎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5月至6月 与彭德怀、杨尚昆率领三军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后,继续向北急进。 
  7月21日 奉中革军委命,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8月初 主持召开红军总指挥部直属单位会议,传达《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具体部署过草地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工作。 
  8月上旬 到红三十军给干部讲解打敌人骑兵的战术要领,指出占据有利地形和运用密集火力是与敌骑兵战斗的基本手段。 
  8月18日 率领右路军先头部队3个团,从毛儿盖地区出发,经草地向班佑前进。 
  8月29日至31日 与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红三十军、红四军进行了包座战斗,歼敌1个师约5000人,打开了红军北上通向甘南的大门。 
  9月9日 在巴西获取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等命令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密电,立即送交毛泽东。毛泽东、周恩来等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使党中央于9月10日凌晨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9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同日 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兼第三纵队司令员,并兼任新设立的编制委员会委员。 
  9月 17日 协助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部队攻克腊子口。 
  9月18日 随军进驻甘南的哈达铺。陕甘支队在此整编。 
  9月27日 在榜罗镇看到国民党报纸上有关陕甘苏区的消息,遂向中央提出北上陕北的建议。 
  10月19日 协助彭德怀指挥部队击溃尾追敌骑兵一部,进驻吴起镇。 
  10月22日 出席在吴起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的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 
  11月3日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 
  11月8日 任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参谋部参谋长。 
  11月下旬 协助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部队进行直罗镇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12月下旬 根据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渡河东征之战略方针和西北军委作战计划,赴前线勘察渡河地点,拟制部队作战行动方案。 
  本月 任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1936年 39岁 
  1月底,与毛泽东、彭德怀在延长县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东征作战问题。 
  2月2日 致电毛泽东、彭德怀,提出部队渡河具体计划。随后,率一方面军直属队开往川口镇集结待命。 
  2月下旬至4月下旬 指挥抗日先锋军中路军在石楼、中阳、永和地区牵制和吸引晋绥军主力,配合左右两路军作战。 
  5月上旬 参与制定《西征战役计划》。 
  6月中旬 奉命去蟠龙、玻璃坡、石家砭等地,了解中央军、东北军的兵力部署、进军动态等情况,并利用关系,对东北军第一○七师、第一一七师官兵进行统战工作。 
  7月上旬至8月 赴安塞领导东线工作委员会,进行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8月17日 任洛川工作委员会书记。 
  8月底 奉命作为中共中央常驻代表密赴西安,负责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和整个西北地区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0月至12月初 在西安与张学良多次会谈,双方就迅速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等许多重要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促使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局面。 
  在此期间,还帮助张学良整顿改造东北军部队,与西安各界爱国人士秘密联系,并随时向中央通报敌、我、友各方面的动态和情况,酌处各项事宜。 
  12月上旬 由西安返延安,向毛泽东等汇报西安方面情况。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2月20日(左右)从延安到达西安,协助周恩来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同时,根据张学良的请求,以参谋长的身份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一起制定了抵抗亲日派“讨逆军”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 
  23日 致电中共中央,反映各方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怀有疑虑等问题。接中央复电后,立即奔走于各方人士之间,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月 25日至31日 与周恩来、博古等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形势,研究对策。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巩固西北的团结抗战的局面。 
    
1937年 40岁 
  1月4日 与周恩来、杨虎城以及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共同拟定三方面联合对国民党军进攻的作战方案。 
  1月中下旬 协助周恩来奔走于东北军、西北军和国民党留守西安人员之间,处理各种遗留问题,维持团结合作、共同抗战局面。 
  1月30日 与周恩来、博古到云阳镇红军司令部同洛甫、彭德怀、任弼时、杨尚昆、左权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应同东北军共同作战,仍须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当晚,与周恩来、博古赶回西安,把这一决定告诉杨虎城和东北军将领。 
  1月31日晚 参加在西安粉巷王以哲家中召开的红军、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三方最高军事会议。会议最后作出宜和不宜战、促进和谈成功的决定。 
  2月2日 孙铭九等东北军少壮派军人枪杀主和派将领王以哲。闻讯后,立即派刘澜波到渭南,向驻防前线的东北军将领传达此事件的经过,劝以大局为重,维护东北军团结。 
  2月3日 遵周恩来指示,与博古、李克农等撤到三原红军驻地。 
  3月8日 与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会谈。双方就中国共产党承认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取消苏维埃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以及容许共产党在适当时期内公开、红军的编制人员、给养及补充与国军同等待遇等问题达成“三八”协议,报送蒋介石最后决定。 
  4月13日、14日 奉毛泽东、周恩来电示,找顾祝同交涉西路军余部事,要顾下令马步青、马步芳不得为难即将抵达甘肃敦煌的李先念部,并要求派张文彬等去青海接回被俘的西路军人员。 
  7月5日 在西安与周恩来、博古、彭德怀、任弼时商议红军改编问题。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发动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7月9日 将西安各抗日救亡团体连日来的意见概括整理后电告中央。 
  7月20日 致电毛泽东、洛甫,建议中央对蒋介石本月17日在庐山发表的谈话“应有所表示”。 
  7月31日 以中共和红军代表的身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会晤,要他转告蒋介石,红军改编至8月上旬可以完毕。 
  8月5日 就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朱德赴南京出席国防会议事急电中央书记处,建议:“毛不必去,朱必须去”。 
  8月7日 与周恩来同蒋鼎文交涉,要求释放被押至西安的红军西路军被俘人员。将黄鹄显等33名西路军营以上干部营救出狱。次日,又有210余人获释。 
  8月9日 和朱德、周恩来飞抵南京。 
  8月11日 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召开的谈话会。随后,被邀请出席军政部长何应钦主持的讨论会。在会上就“政略战略”等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月13日 与朱德、周恩来就同国民党谈判的条件问题致电中共中央,建议:努力抗战,以巩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红军立即改编、争取开动;力争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催促南京发表红军改编后正副指挥的任命。 
  8月中旬 协助周恩来同国民党当局就红军改编后的名称、人数、编制、正副总指挥人选以及中共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等问题达成协议。此外,还同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实力派商谈在南京、兰州、武汉、衡阳等地设立中共代表团和红军代表处,以及江南8省的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 
  8月18日 与周恩来到“首都反省院”看望被关押的中共党员,并保释部分同志出狱。 
  8月25日 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 
  9月5日 应何应钦的邀请出席军政部部务会议,并在会上作长篇发言。 
  9月下旬 与博古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南方8省区红军游击队主力改编问题。 
  9月27日 为《时事类编特刊》题词:“举国一致的团结与坚持,是战胜日寇的基本条件”。 
  10月下旬 与博古会见项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告项英,应注意保存南方原有的战略据点,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11月 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与叶挺商谈新四军组建及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等问题。 
  11月下旬 率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人员撤离南京,抵达武汉。 
  12月13日 南京沦陷。 
  12月中旬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与周恩来、王明、博古组成中共代表团,驻武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协商国共两党合作事宜。 
  12月21日 任国共两党关系委员会中共方面代表。 
  12月23日 出席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长江中央局举行的联席会议,为合并后的中共代表团和中共长江中央局领导成员之一,并担任长江局参谋处参谋长。会后,与周恩来、董必武、项英、叶挺商谈组建新四军军部等问题。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 
  12月26日 和周恩来、王明、博古出席国共两党关系委员会会议。 
           
1938年 41岁 
  1月初 受中央委托,陪同周恩来、董必武向新四军第四支队领导人高敬亭等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的指示。 
  1月8日 在《群众》周刊上发表《论北方战局》一文。 
  1月12日 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目前战局与保卫武汉》一文。 
  1月13日 在《抗战》三日刊上发表《把敌人的后方变为前线》一文。 
  2月13日 为国际反侵略宣传周“儿童日”题词:“大时代的中国儿童,时刻准备着加强国际反侵略阵线”。 
  3月9日 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论山西战局》一文。 
  3月12日 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忆孙先生在桂林》一文。 
  3月上旬 与周恩来会见白崇禧,就第五战区的对日作战问题提出意见。 
  3月中旬 和周恩来参加蒋介石召开的高级将领会议,讨论华北战局。同时,就向八路军提供武器和技术人才事多次与蒋介石、何应钦等谈判。 
  3月20日 与博古、董必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明与陈独秀三次会见之经过,澄清托派制造的谣言。 
  本月 到黄安七里坪游击战争训练班视察并演讲,对官兵和青年学生们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宣传教育。 
  5月初 因病赴香港就医。途经广州,在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广雅中学发表演讲,并举行记者招待会。 
  5月下旬 同周恩来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等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河南省委立即贯彻执行。 
  6月28日 得知国民党当局要在郑州北面花园口决开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西进的计划后,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彭德怀,建议注意黄河两岸游击运动的联系与发展。 
  夏 与周恩来、博古分别会见国际友好人士斯诺、艾黎、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 
  9月2日 和周恩来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重点移向豫东,开创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 
  9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黄文杰组成南方局,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党的工作。 
  10月1日 在《国民公论》上发表《从抗战经验说到当前战局》一文。 
  10月25日 在武汉沦陷前数小时与周恩来等撤离武汉。 
  10月27日 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人员辗转到达长沙。当晚,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举办的时事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广州武汉沦陷后的抗战局势》的演讲。 
  11月2日 与周恩来电告项英:要改善与叶挺的工作关系,应请叶挺回新四军工作。 
  同日 与周恩来、潘汉年、廖承志联名致信《救国时报》,控诉日军暴行,宣传八路军在敌后的战绩,动员广大华侨支援抗战。 
  11月上旬 同周恩来多次出席中共湖南省委、长沙市委召集的会议,宣讲抗战形势和任务。在此期间,还与张治中会晤,商谈协助国军进行敌后游击战问题,并答应张的邀请,担任湖南省府高级顾问,指导游击战。 
  11月12日 出席第三厅人员在撤离长沙前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的集会。当夜,“火烧长沙”。和周恩来一起冲出火海,撤离长沙。随后,组织八路军办事处人员返回长沙进行善后救灾工作。 
  11月25日至28日 和周恩来出席蒋介石在衡山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就举办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事同国民党方面达成协议,并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意。 
  12月3日 和周恩来由衡阳到达桂林,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作了详细布置。 
  12月中旬 同周恩来由桂林到达重庆。 
          
1939年 42岁 
  1月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邀请,出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副主任。后改任副教育长。 
  1月13日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按组织分工,负责对外联络工作。 
  1月下旬 应邀给广西学生军第二团作《现阶段的游击战和正规战》的演讲。 
  2月10日 率参加游干班的中共方面人员前往南岳。 
  2月15日 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训练班”)正式开学。负责教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在该训练班工作期间,积极宣传持久战思想,结交许多国民党军中愿共同抗日的高级军官,影响广泛。 
  4月中旬 陪同前来湖南南岳的周恩来视察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并广泛会见了南岳各界人士,引导和支持他们采取各自的方式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5月7日 应邀出席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成立大会,作《普渡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演讲。 
  6月9日 到达重庆,协助周恩来工作,兼任南方局军事部长。 
  同日 与周恩来就国共两党发生磨擦的情况下日军动向问题,致电毛泽东。 
  6月10日 陪同周恩来面见蒋介石,商谈近期抗战与国共合作中的问题。 
  7月1日 致电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严正抗议国民党当局制造平江事件,要求迅予彻查。 
  7月22日 与周恩来致电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并军委会及各部长官,严正驳斥国民党当局歪曲报告平江事件经过及对新四军平江留守通讯处的诬蔑。强烈要求派员驰赴肇事地点,查明真相,雪冤治罪。 
  7月 在《战地知识》上发表《游击战线上的军事问题》一文。 
  8月13日 在重庆红岩村主持召开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追悼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处被害同志大会,并作长篇致词。随后,写出《论平江事件》一文。 
  10月19日 出席重庆文化界发起的“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大会”。 
  本月 与何应钦、贺耀祖会谈,据理驳斥了国民党方面在八路军人事任免、经费用途等问题上的无理要求。 
  12月至次年3月 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版权所有:叶剑英纪念园 电话:0753-2827395 传真:0753-2827395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叶剑英纪念园 邮政编码:514759 电子信箱:yjyjny@163.com 粤ICP备2020103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