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叶剑英在军委参谋总部。
这把日本劈刀珍藏在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中
刀者,百兵之胆。今天我们就从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中珍藏的一把日本劈刀里,探寻叶剑英元帅崇高的信仰和追求。
该劈刀全长98cm,宽3cm,重1.8kg。因来源清晰可靠,是青年叶剑英革命担当的历史见证,具有重大历史价值,2012年5月由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馆藏一级文物。该劈刀作为一种武器,凝聚着武者的精神和灵魂,同时作为师者赠予学生的信物,伴随叶帅走过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从侧面记述了叶帅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生动范本。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是个清末不得志的武秀才。叶宜伟(叶剑英原名)受其影响,从小喜欢舞刀弄剑。如今在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品中,就有叶剑英少年时期跟父亲练武时的部分器械。从小操练刀剑、接受除恶扬善故事熏陶的小宜伟继承了客家人坚忍刚毅、奋发进步的品质;作为汉民族的后人,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他钦羡“拔剑平四海”的爱国志士,怀揣着“大同”的远大理想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叶宜伟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成为第十二期炮兵科的学生。为表示自己投笔从戎的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由“宜伟”改为“剑英”,决心以剑胆英武之气概,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叶剑英不但用进步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还苦练军事技术,提高自身的本领。他认为,军人是要上战场的,战场上两军对垒,情况复杂多变,拼杀起来你死我活,如果平时多学一些本领,上了战场就会多一分胜利的把握。他对步兵、骑兵、工兵的知识,也很用功地去学习。叶剑英对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骑兵科长林振雄十分尊敬,对他所教的劈刀术学得更是用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向他请教,使自己的劈刀术有长足的进步。
讲武学堂有一位日本教官,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精通劈刀术,常常主动找人比武,曾一连打败几个教官,在中国教官和学生们面前十分蛮横。许多同学都不服气,叶剑英就是其中之一,他想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的尚武气节。他与一位叫金至顺的朝鲜同学商量苦练劈刀技术,寻找机会战胜那位日本教官,金至顺欣然同意。此后,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到操场上练习对刺。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了几个月。林振雄教官得知后,多次对他们进行指点。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两人的劈刀技术大有提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与日本教官约定的比武中,叶剑英用自己的勇猛和谋略打败了日本教官。事后,具有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日本教官把自己随身佩带的战刀送给叶剑英,表示对胜利者的祝贺。叶剑英欣然接受了这把战刀,一直把它作为纪念品珍藏。
这把刀一直陪伴着叶剑英,从年轻时代的意气风发、关乎个人的输赢,至关切国家民族的兴亡,从自发的民主主义者到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对为民奋斗的信念的执着与升华,铸就了叶剑英卓越非凡的人生追求。
(作者:张斯媚,发表于《梅州日报》2022年6月13日)